1985.02.20 - 1985.03.31
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
今日美術,其最大之特徵在於捨棄自然之模倣,以新的造形去詮釋自然之精神,因此形態與節奏之研究、材料與質感的表現、抽象或具象的造形、色彩的變化與敷設,都成為今日美術所必須具備的要件。其中又以色彩與造形佔著最重要的地位。
色彩只是色視覺上的享受,如沒有造形來顯像,就像天上的彩虹一般,瞬間就消失了,唯有「造形」賦色彩以軀體,方得永恆存在。
「造形」是作者創造力之自由解放,為適應需要的一種需求,凡心之所向,表現於外者,在形象都是造形。
色彩是感情的語言,利用紅、黃、藍三色去組合變化,附諸形態,將藝術家內涵的美表現出來。光有造形,而無色彩,或是只有色彩而無造形,都無法刺激人的視覺感官,必須色光與媒體組合,方能引起觀賞者的思想、意志、情緒等的反應。總而言之,色彩美化了人生,造形發揮出創造的特性。
本次展覽承師範大學、國立藝術學院、國立藝專、文化大學、台北師範、新竹師專、台中師專、嘉義師專、台南師專、屏東師專、花蓮師專等各大專臨校教師熱心支持,提供作品展出。(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1985)
李奇茂、李惠正、呂燕卿、林中行、林田壽、林竹生、吳長鵬、周澄、陳丹誠、陳英文、陳望欣、張權、黃光男、黃昭泰、黃啟龍、黃惠貞、黃騰山、趙明、黎蘭、劉慎、戴武光、藍再興、蔡茂松、蘇峯男、王家誠、何文杞、李朝進、林耀堂、梁丹丰、黃俊銘、黃銘祝、曾興平、曾興廣、劉文三、劉文煒、簡嘉助、向光明、汪文仲、吳永欽、吳秋波、李志凝、林木貴、林哲誠、林書堯、林榮彬、張淑美、黃元慶、郭道正、楊乾鐘、樂亦萍、劉予迪、劉姿蘭、鄧國清、藍奉忠、王慶台、任兆明、何昆泉、何恆雄、吳仁芳、吳樹人、林品章、林明德、林麗貞、周瑛、周義雄、許純玲、許維忠、楊乾鐘、葉俊顯、葉振滄、鄭春雄、鄭義融、蔡長盛、蘇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