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7
眼鏡蛇藝術群(1949-1951)及其十年後之發展 - 史都吉范伯格先生之收藏
"COBRA" (1949-1951): Ten Years On;歐洲藝術展:眼鏡蛇藝術群作品展
時間

1987.01.10 - 1987.03.15

地點

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10、311

國際交流展一向是台北市立美術館的重點方向之一, 三年來,我們已引介多次國際藝術展,供國內觀眾欣賞、觀摩、研究。眼鏡蛇展又是一次明證。
「眼鏡蛇藝術群」Cobra是個深具趣味性的名稱,正可以表現這個團體既神秘又自由的特色,更含有動物傾向的味道,充滿了創造力、生命、超越了時間與空間。這是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群年輕藝術家來自歐洲北方各個國家組成的團體,用了三國的首都字母作代號(Co代表哥本哈根,Br代表布魯塞爾,A代表阿姆斯特丹) ,在1949到1951年間形成的一般至今仍深具影響力的藝術力量。
眼鏡蛇藝術群(Cobra)在國際美術上的地位奠基於其特殊的活動方式、及其創樹的藝術風格,二次世界大戰後藝術的最大改變在漸趨國際性,在這之前,除了巴黎容納了不少國際藝術家外,德奧的表現主義、義大利的未來主義、荷蘭和蘇俄的抽象派,都各有其地域的特色,然而戰爭打破了國界,許多藝術家因戰爭迫害而遠赴美國在紐約形成另一個新的國際藝術中心,我們可以看出抽象――不論是幾何抽象或抽象表現,不論是具象或非具象的抽象風靡了全世界,在這國際性的潮流中,美國由波拉克所領導的抽象表現主義,及北歐的眼鏡蛇藝術群就脫穎而出,我們東方人在看西洋現代藝術發展時,在戰後的這一段歷史中通常都將美國的抽象表現主義放在最明顯的地位。却忽略了同時期歐洲的發展,馬歇爾計劃使歐洲大多數得到美元的支持而重建,而藝術的重建更如火如荼,Cobra正是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之產物。
Cobra的藝術家各個都年輕而富熱情,他們打破國界以團體活動的方式(諸如集體創作、出版雜誌,交換知識及觀念,共同展覽等等)表達他們的創作熱情,都是值得我我們佩服的作法。雖然短短三年後就解散了,但其留下來的藝術震撼却是歷久而彌新的。
希望這首度在中華民國舉辦的眼鏡蛇藝術群展覽能帶給國內的藝壇一股新鮮的力量,也使我們能更加了解歐洲北方的藝術情況。(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五週年簡介,1988)

展出藝術家

Pierre Alechinsky、EIse Alfelt、Karel Appel、Jean-Michel Atlan、Mogens Balle、Ejler Bille、Eugene Brands、Pol Bury、Constant、Corneille、Jan Cox、Christian Dotremont、Jacques Doucet、Sonja Ferlov-Mancoba、William Gear、Karl Otto Gotz、Svavar Gudnason、Henry Heerup、Carl-Otte Hulten、Joseph Istler、Egill Jacobsen、Asger Jorn、Madeleine Kemeny、Zoltan Kemeny、Lucebert、Jan Nieuwenhuys、Olyff、Erik Ortvad、Anders Osterlin、Carl-Henning Pedersen、Reinhoud、Anton Rooskens、Shinkichi Tajiri、Erik Thommesen、Serge Vandercam、Theo Wolvecamp

相關人

贊助:盧森堡航空公司
協助:蕭勤
引介巡迴:日本原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