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11.04 - 1990.01.14
101、102、103
楊三郞先生,民國前五年出生於台北網溪。楊父是一位善詩詞的士紳,亦是享聲譽的園藝家,在網溪別墅闢植蘭菊園佔地數千多坪,以種値蘭菊聞名全島。先生在此儒雅優渥的環境中成長。自幼喜愛信手塗鴉,從箇中培養出繪畫的興趣,並幻想將來當一位大畫家。生長於書香世家,升學應是必經的途徑,因先生當年選擇以繪畫爲職志及希望赴日深造的要求難獲家人的支持。眼見無法說服父親,遂以十七歲之懵懂年紀毅然背著家人隻身前往曰本,踏上繪畫之路。因其强烈的意志力,終於獲致家人的諒解。他首先進入京都美術工藝學校,該校以工藝和東洋畫爲主,但是先生喜歡西畫,乃於第二年轉入關西美術學院就讀,開始潛心習畫,不久在「台展」中展現才華,更在日本的「帝展」、「春陽展」、「二科展」中獲得榮譽。
先生是早期台灣畫壇中留日又留法的少數畫家之一。返台後有感於出國深造的必要而於一九三二年再度出國赴歐,做進一步硏究探討。在法國兩年中,除參觀各美術館收藏的世界名畫做臨摹的工作外,更四處做風景寫生而廢寢忘食,同時連續獲得法國秋季沙龍入選。一九三四年先生從巴黎返台,曾於台北敎育會館擧行盛大的個展,獲得如潮湧般的好評;並和畫壇好夥伴組織「台陽美術協會」,對於積極地推展美術活動不遺餘力。
楊三郞先生是台灣美術運動的主導者,也可稱得上是生命奉獻給藝術的一位前輩畫家,在台灣畫壇中深具影響力。此次展覽從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八九年間作品整理出一三〇幅油畫,及三十五件粉彩素描做大規模的回顧展覽,包括留學時期,台灣光復前後及近期作品,小自三號,大至二五〇號巨幅都有。除了早期一些作品外,先生闡述作品要不斷修改以追求和諧、理想的境界,始終可說是在未完成狀態中,所以很少簽上曰期。在此特別値得一提的是,李總統登輝伉儷同意出借其珍藏的先生作品 ——「燈台」及「裸婦」油畫小品參加此次回顧展,至深銘感。
先生自十七歲起開始習畫於今六十餘年,無時無刻都在嚮往畢卡索、馬蒂斯等大師的成就,同時也以此作爲自己努力奮鬥的目標。近一、二十年來,雖然年事已高,滿生華髮,但是仍背挺腰直、精神矍鑠,每年出國一、二次至歐洲、美國、東南亞等地旅遊作畫。他更登高山臨海洋,畫遍了台灣各地風景,孜孜不倦,總嫌一天二十四小時太少。其對藝術創作的執著數十年如一日,並不斷地追求獨一無二的美的嚴謹作畫態度,値得吾等晚輩借鏡與學習。(來源:展覽說明書)
先生是早期台灣畫壇中旅日又遊法的少數畫家之一。一九二四年先生從巴黎返台,畫壇好夥伴組織「台陽美術協會」,對於積極地推展美術活動不遺餘力。楊三郎先生是台灣美術運動的主導者之一,也是生命奉獻給藝術的一位前輩畫家,在台灣畫壇中深具影響力。此次展覽從其一九二四年至一九八九年間作品整理出130幅油畫,做大規模的回顧展覽,展品包括留學時期、台灣光復前後及近期作品。(來源:台北市立美術館閱覽 1983-1998,1999)
楊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