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0
李應魯遺作展
Paintings by Lee Ung-no
時間

1990.10.27 - 1990.11.18

地點

301

李應魯(顧庵) 先生在一九〇四年出生於韓國忠南禮山,十九歲拜海岡金圭鎮爲師,隨後赴曰進入川端美術學校拜松林桂月爲師,學習南畫風格,並榮獲鮮展及曰本畫院展的特入選,一九四五年脱離曰本統治後,任職於弘益大學,全力扶植年青畫家,同時展開其活躍的藝術活動,一九四六年以個展爲起點,展現出突破傳統的、大膽的、獨特的顧庵畫風,一九五八年,其作品採用自由的形態,運用墨線,成功的創造出運動性旋律及自由奔放的造形,從根深蒂固的東洋畫風傳統及旣定的模式中解脱自己,進而設定了韓國東洋畫未來必須走的方向。
如果説李應魯先生的創作技法是東方的,他的詮釋語言倒是十足的西洋,就以六〇到八〇年代的作品爲例,這個時期的作品大致是以韓國文字和中國象形文字作爲象形母體,儘管圖式有聚中圚形、欄圚章形或長方印文形,本來就已經是東方書寫文字的結構,李應魯先生皆能找到強化東方意識的表現技法:以墨汁書寫,以水溶性顔料類似賭石、藤黃、花青等單獨純色贗塗背景或兩種色彩混色使用,烘托出書寫字體:有的尚以顔色作出石拓字帖斑剥的古意,留出白色紙底的古篆或象形文字;有的則先以彩筆勾出類似文字的符號圖形,然後再在其中属色,東方意識的喚醒並不全然靠著傳統的模式,李應魯還應用黏紙的併貼(Collages);以韓製法宣或其他種類宣紙,在其上黏貼由書寫文字演變週來的符號圖形,而這些符號圖形是以帶有粗糙纖維的紙依字形撕成並間隔組成的,然後在文字與文字之間的空隙,以濃淡不同的墨色勾畫,形成像織帶併圖的結構,併貼的素材不限於紙,大凡棉布、毛料都經常成爲表現他硬朗的建築性結構和材質觸覺感喜歡用又最擅於駕御的材料。基本上,李應魯先生所講求的結構性與韻律感是他到西方後所養的,也就是説他的東方本質與精神需要用西方人的視,西方人的語彙來表達。(來源:展覽說明書)

展出藝術家

李應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