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
香港現代水墨畫展
Chinese Modern Ink Paintings from Hong Kong
時間

1991.09.14 - 1991.10.13

地點

B01、B02

五十年代末,當我在西洋現代藝術的大洋中迷失方向時,才感受到自己的失落。爲了找回自己,才漸漸認淸了個人的方位與座標。作爲一個廿世紀的中國畫家,旣不生在宋元的社會,也不活在歐美的環境,而實際生活在這時間與空間所交叉的四度空間的現代。這時間是四五千年來的中國文化傳統,這空間是受西洋現代文明衝擊的台灌社會。要想表現此一時代的精神特質,就必須一方面從中國文化的舊經驗中,有認識地選擇保留,另方面從西洋現代文明的表徵上,有認識地選擇吸收,創造出旣屬「中國的」也是「現代的」新風貌。因此我堅信,全盤西化和死抱傳統都是錯誤的。於是一種時代的使命感和責任心油然而生,促使我以倡導中國現代畫,創建廿世紀中國繪畫的新傳統爲己任。
當我認眞地進究中國繪畫之所以在元以後即走下坡的主要原因時,才發現一代一代的畫家,都是受了古人「筆墨」的觀念與「皴法」的技巧所束縛。六七百年來,對於新的線條與皴法毫無創造與發明。我爲了喚醒中國畫家由「筆墨」的敎條和「皴法」的桎梏中解脫出來,提出了「筆」即是「點和線」、「墨」即是「色和面」、「皴」即是「肌理」的新觀念。並進而呼籲「革中鋒的命」和「革筆的命」!以及試用其他工具和技法來創造新的線和點、新的魏法。藉以增強中國繪畫的表現能力,拓廣水墨畫的表現領域,和創造新的境界。我這一論調,立刻受到各方面的指責與抨擊。可是,經過三十年來的不停宣揚與實踐,不但得到包括大陸在內的畫家的支持與相應發展,而且更獲得評論家與美術史家,乃至社會人士的普遍接受——中國畫是可以不用筆而用其他的工具和技法來表現與創造的。這一觀念的改變,已標示着革命的初步成功。(來源:節錄展覽說明書)

展出藝術家

李君毅、余妙先、李靜雯、李寶蓮、吳觀麟、周綠雲、陳成球、陳君立、郭漢深、莫慶靈、黃耿卿、楊國芬、楊慧賢、熊海、劉金芝、劉偉基、鄧豪達、盧碧嫻、魏天斐、鍾立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