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10.19 - 1991.11.17
B04
如果人之存在並非全然自主,而是在特定環境下被建構出的主體:社會現象與社會關係也非自然發生,而是由人的意識形態與其外顯行動交相蘊釀形成;那麼藝術則因其反思、無功能性的中介性質,刺激當今社會現存的結構狀態促其變化。一件作品的產生,往往於不同程度上重新檢視過去的作品,旨在對其作品與當時社會之間所形成的對應關係秩序進行批判。
「江如海、姚瑞中X X實驗展」兼由關懷、質疑和批判社會的態度出發。在台灣近代美術的發展過程中,對西方藝術潮流的盲目移植,使得台灣美術過份依附於西方文化的架構之下。當作品本身具涵社會辯證性的現實内容,其表現風格自然難以模倣重覆,並能針對特定社會現象,具體表達作者的批判與省思立場。而作者以爲這應是建立台灣美術獨立自主的可能方向之一。
本展中,姚瑞中之作品嘗試以互相衝突的方式,對當前社會所存在的荒謬及頹廢現象做一番省思及整理。作品藉著材質的轉喻、造型的誇大和特定之文字符號的運用,塑造出兼具衝突和矛盾之特質。由於其内涵訴求和現實生活中的社會現象相互對應,突顯了作品的張力。姚瑞中藉著多樣化的繪畫語言與觀者的社會意識進行溝通。於作品中,他嘗試揭露當前墮落、虛無、浮華等部份社會現象,以陳述其批判理念與關懷態度。
江如海作品具有自我否定的批判傾向,其作品的邏輯是建立在「作品/美術館/社會體制」的運作關係中。他拒絕臣服於藝術品生產的技術性,而重於追求作品所蘊涵的開放性意義。其作品内容強調理念之公開形式,具有社會底層美學的性質,並爲個人情緒上的需要;在形式上,他強調實存空間而贬抑説明式的幻覺空間,意在批判觀者的被動性,以唤起觀者和作品的互動作用,使觀者成爲生產作品意義的原創思考者。在此,若「隨意傾倒垃圾」譬喻著一種與體制抗爭的潛意識力量,則一種近似作品的呈現方式,即是在印證此力量的存在與可行性。
江如海與姚瑞中認爲,作品的意義本身應有不斷衍生的可能性;然而,作者若未能充分表現其意識思想,則其作品必難以引發後續的相關意義。此次展出的標題:「X X」,本身即爲一種否定現狀的象徵符號。本項展覽提供了觀者無限寬廣的思考空間,同時它也反映了這個方向不定又變化迅速的社會。它批判社會,也期待社會的省察與回應。(來源:展覽說明書)
姚瑞中、江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