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
陳瑞康書法展
Calligraphy Exhibition of Chen Sui-kang
時間

1992.01.18 - 1992.02.16

地點

301

楊子法言裏的「書—心畫也」,正可引用在這裏說明陳瑞康(字玉安)敎授的書道個展。玉安依於仁;游於藝;是知名的畫家。在海內外敎授績事近三十年。善畫者多工書。他博學、明辨,精硏漢、魏的碑、碣、摩崖,南北朝的造象刻石,以至於顏平原,米襄陽的眞書和行、草筆法。他是性情中人。「有動於心,可喜可愕,一寓於書」入與張長史相彷彿。所以:「書」,是他的「心畫」。在這一回臺北市立美術公展的創作中,諸位父老、姊妹、兄弟,看到他積養成家,我用我法;書無常象卻有常理;衆妙紛陳,恰如書譜叙裏說的「工用多變,濟成厥美」!
在展覽期間,也許會有觀賞的人,像已往一位長者,指出「十人書展」時,某書家寫字,不合「六書」:臨褚書聖敎序「曲學易遵」一句裏的「學」字上面像「與」而不從「爻」,是微瑕!誰知一檢唐僧集王字爲聖敎序,那「學」字上原也不從「爻」。趙悲愈著六朝別字記是他做學問,並不減低造象刻石的美術價値。何況漢碑裏有「主薄(簿)」和「處土(士)」?樂毅論和十三行洛神賦裏的小楷不僅是不合乎說文解字,又與部定敎科書裏鉛印字不盡相同!
唐代大曆間,竇息在述書賦裏寫「古者造書契以代結繩。初假達情:寖乎競美。」早就把文、字與書道的因緣說淸楚了。文、字原是記事或表達意志的符號。可是,後來人人藉文、字的形象爲書道,漸漸成爲競求美、善的藝術活動。說文解字固屬許祭酒偉德巨著。學無止境,地不愛寶;甲骨契文出世,硏究靑銅文字的人,都知道「年」字不「從禾、千聲」;「邑」字「從口從ㄗ 」;「之」字「出」字「爲」字「昔」字等等都該另作解說了。鑒賞書道「美」的人,暫時不必硏討「小學」。
諸位父老、姊妹、兄弟,面對陳玉安的各體書道,看他映發機智,布露胸襟;藉運筆的疾或澀,提按的輕或重,墨質的潤或渴,色澤的淡或濃,造成陰陽離合,變易神奇一定會覺得悅目愜懷。這時,令我又想起戴御史叔倫的詩。他說「人人欲問此中妙,懷素自言初不知!」(來源:展覽說明書)

展出藝術家

陳瑞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