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08.29 - 1992.09.27
206
1925年生於北京,筆名幼荷,爲夏威夷大學碩士,美國紐約大學美術史學專修院博士,1949年移居香港,同年十二月隨其夫艾克移居夏威夷。她爲一畫家、藝術史家、藝術教育家、同時亦爲博物館專家。幼時才氣横溢,善擅書畫,受過良好的中西繪畫基礎訓練1940年入輔大美術系,受教於溥忻(雪齋)、啟功(元伯)、容庚(希伯)、徐悲鴻等人,其藝術成就於60年間已與趙無極、林風眠、李可染等並肩齊名,代表了現代中國畫家的前峰。
其繪晝由傳統中演變而來,並取法於四大文人山水和明遺民畫家弘仁八大石濤等,且有八大石濤之簡逸與雄肆之特質。其才學超逸,並透析古人形式風格、掌握中國審美觀,諧古會今,融和東西,使傳統周流不滯,而神化其中。1949年,移居夏威夷後,開始自己托裱,且將其逐漸滲入畫中,以古法新用,她發現紙質之美,而廣蒐東南亞及日本各地之紙材,研究紙的性質,並貼綴入畫,稱爲「掇畫」。掇畫是以中國的裱背法將紙層層構聚,並點染佈局,其章法具現遠近層次,自然若不經意,實秉六朝謝赫六法之宗旨。
自1957年掇畫真正問世以來,使她完成了自己的風格,對紙的特性及畫法都有充份的掌握,畫面上特別注重肌理及空間的前後穿插,如音樂般的律動。這都是由於她平時酷愛並研究詩詞與音樂所致。她的用色出自中國文物或是佛畫上的金銀箔,或是古玉的淡暈,或陶瓷、漆器渾厚的色彩。在構圖及色彩上力求簡潔輕淡,以達情與理之平衡,她將中國山水解構,重新給予其新的秩序感,追求形而上的意境,調整了中國畫的美學方向,拓開了新的審美空間,實已泛乎現代藝術的新潮流。其近期之作在風格涵養上,已至爐火純青的地步,既保持了中國固有的幽靜內涵,又能脱離外形的束縛而自由地表現了畫家內心對宇宙的感受。觀其畫作充滿了詩情,意味雋永,可謂臻於「物我偕忘」的境界。
曾佑和的藝術醇化了中國的傳統,以個人獨特的表現,成爲世界性的畫家。曾佑和女士在闊別中國40餘年後,此次特回國展出其多年來精心之作,使國人一覽當代傑出女性藝術家。在其細腻與巧思之下,更見偉大之藝術成就,及對中國現代藝術之貢獻。(來源:展覽說明書)
曾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