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
朱銘不銹鋼人間大展
Ju Ming - Stainless Steel of Living World Series
時間

1992.09.12 - 1992.10.25

地點

大廳

經過了二年多的構思與藴釀,朱銘終於完成了首批與人等身的<不銹鋼人間> 系列。一九八〇年他自紐約歸來後創作的木刻人間,在其渾然大化的刀法下,擘開了大千世界的悲欣眾相;八五年改採海綿鑄銅時,雕刀下的稜角已轉換爲圓滾飽滿的造型,別有樸實拙趣,令人莞爾。到了今天的不銹鋼人間,朱銘的<人間> 成員愈見壯闊,材質領域也越拓越廣。跨進九〇年代,其雕塑生涯因近年來陸續爲歐亞藝壇矚目而熠熠生輝。陽光下的不銹鋼人間,正閃爍著澄明的光華一一種創造者透過它們來解讀人間百態的澈達眸光。
在嘈嗦的工作廠中,每件人間造相,均是由平鋪沈甸的無情鋼板開始的;它們先經過車臺蜷曲成幹軸,接著朱銘便利用粗礪的鉅鍊和輪軸,將其扭曲折拗,藝匠攫住瞬間靈光的道地火候,便在塑像昂首折軀中自然流露。群像們似乎自始便參與這個型塑的過程,不時地與創作者對話著。
有時爲求肢幹轉折的內聚力,往往會造成鋼片迸裂,或在曲折處烙下鍊痕,不銹鋼便擰著脾性,不再聽任藝術家的佈局,自性躍然突顯。此時朱銘通常停下大的動作,靜靜作細節的梳理,最後綑紮上粗厚繽紛的尼龍繩,爲< 人間> 注入鮮活色彩,亦使他手造的眾生,更飽含紛擾塵寰的實相。朱銘輕描淡寫地道説:「人間就是這樣,什麼樣的人都有,什麼樣的情緒都有;任由觀者去感受他所能感受到的一切。」
這位創作力精猛的藝術家,在不停嘗試新材料,詮釋不同材質的特性時,更希望能略去製模、灌漿的等待時間,於是他選擇了不銹鋼。不銹鋼絕對而冷峻的質感,及其可反影環境的特殊肌理,構成較大的挑戰性。爲了堅持使用厚達0.4公分的鋼板,朱銘遭遇先前未曾碰觸的機械問題,以往對頑木、鑄銅的精確掌握均派不上用場。他放棄了已卓然成家的藝術身段,好奇地運作著碩大的機件,在工具與材料間作直接的探索。
朱銘透過了他的藝術洞察力,賦予不銹鋼現代感以外的深刻人性顯影。對一位走過了四十年雕塑歷程的巨匠而言,選擇一種能敏鋭捕捉時代氣息的材質來創作,不啻是時代藝術薪傳者不可迴避的命題。(來源:展覽說明書)

展出藝術家

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