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
柴原.雪回顧展
Retrospective of Yuki Shibahara
時間

1992.10.03 - 1992.11.01

地點

206

柴原.雪女士爲日本著名女畫家,1917年出生於台灣台南,1932年台南家政女子學校畢業後赴日本定居,1935年東京文化服裝學校畢業,於1940年與柴原恆雄結婚。1950年入雕刻家水船文洲門下學習。
柴原.雪女士美麗聰慧,具有高尚典雅氣質,早年即才華洋溢,表現出眾。曾任日本新水彩作家協會審查委員,現爲亞細亞美術交友會理事長及亞細亞現代美展審查長。平口創作之餘,除積極推動亞洲等地區之美術交流活動外,尤其對我國及口本兩國間之美術交流不遺餘力,貢獻良多。其作品在日本及台灣曾多次榮獲大獎,尤於平成元年(1989 ) 獲日本天皇所頒勳四等瑞寶章爲最高榮譽。
其作品大皆描繪風景、靜物及人物爲主,以水彩、壓克力顔料、油畫爲表現媒材,風格乃折衷於印象派、立體派及野獸主義之間,常以粗黑線條勾勒形體,暗示實物的量塊感,可謂藉形賦彩,渾然一體。無論水彩、油畫設色達到秀潤和諧,古雅而精彩,所用不透明水彩顔料表現渾厚之梘覺感受,實與油畫之表現達到異曲同工之妙。早期作品深受立體及印象派風格之影響,我們可由1943年所繪「柿の木板」風景及1948年的「河畔」作品得知,其將光線的捕捉及色塊的處理,臻於靜謐的情境。而在靜物的表現上,有著鮮明而強烈的色彩,狂放或圓潤的線條,使畫面洋溢著動靜間的氣息及生命力,深具東方藝術之特質。
七〇年代以後,柴原.雪女士以代表亞細亞美術交友會理事長身份多次率團至歐洲、中國及東南亞等地展出,而有機會旅行及觀察各地人文環境及風土民情,成爲本時期畫中人物代表特色;如爲描寫住在邊疆地區沙漠中人們生活風貌,改採用較粗線條及低泠色調,以強化人物的情感及帶有強烈性格呈現,引發人們對中國古代絲路之緬懷,而這些人物的表現及類似人偶的構圖更加巧妙的形成現實與夢幻間的曖昧轉化,讓平凡的作品中呈現悲憫精神,實爲藝術家本人對藝術生命情感最真誠的流露。(來源:展覽說明書)

展出藝術家

柴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