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02.06 - 1993.02.28
103
輔仁大學及其所屬織品服裝硏究所,率先與工商業界及文化教育界攜手同心,爲保存祖先織品文化遺產及中國少數民族文化而努力,迄今成果初現,而於二月六日假台北市立美術館擧辦苗族服飾展,並同步出版「苗族紋飾」一書。本次展覽的主題是「傳薪、創新與穿新」,顧名思義,展覽的目的不只表達輔仁大學爲後世留存傳統文物的心意,更重要的是,顯示本土文化遺產所提供給現代設計師的設計靈感。
織品服裝硏究所於民國八十年成立,成立之初即將「設計與文化」列爲硏究重點之一,師生們懷著更深的文化使命感,保存、學習及硏究豐富的傳統設計資源一一特別是有關織品、服裝、飾品及相關的傳統藝品一一並自其中擷取新的設計靈感。爲了落實提昇傳統及現代織品服裝之理念,並確保更系統化及平穩的發展,織品服裝硏究所並成立了「中華服飾文化中心」,希望再加強這方面的工作。本次展覽及「苗族紋飾」一書即是這個文化中心的生日獻禮。
基本上,擧辦展覽與出版有關苗族傳統織品服飾設計的書籍意義相同,在於加深本地對大陸地區這支少數民族服飾文化成就的認識與欣賞,及向織品、服裝和其它相關領域的現代設計師展示此一設計資源的價値。希望這次展覽及出版品能引起不同領域設計師的興趣與關懷,並一同熱心探索中國獨有的文化遺產及其豐富內涵,不僅是苗族,將更包括所有屬於中國及與中國相關的文化遺產。在深入接觸環繞且滋養著我們的文化後,本土設計師將能發展出屬於中國風格的式樣、設計、色彩組合及整體效果,逐漸脫離過度仰賴西方設計資源及一味追求國外藝術家設計形式的現況。
苗族位居中國西南,是中國版國內歷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也是擁有中國最美麗及最具創意服飾文化的少數民族之一,千百年來,其服飾一直沿襲著民族的傳統,保留獨特的造型、繪圖、用色和表現方式。由於缺乏民族自創的書寫文字,其服飾藝術品的淳美、象徵含意和設計類型,不只表現出這個民族的美感及設計意識,更是瞭解苗族歷史、經濟、文化發展的重要線索。
蘊化苗族服飾的是苗族人民古樸的本質,是一股充滿歡樂且趣味盎然的精神力量,亦代表著苗人對其民族起源所懷有的赤子之心,及依賴自然與自然親密共存的鄕土氣息。苗族服飾的創作反映其古歌中開天闢地的歷史神話,印證古書中所載該民族在不同的歷史時空中遷徙流動的情況,以及描繪出其所生存的社經環境。也由於其意識形態的穩定與保守,導至現今苗族服飾及其圖紋仍保存了藝術的原創性。
苗族人民雖然缺乏舒適享受的現代化生活,但他們的生活的確有著深遠的意境。也許本地的設計師可以從苗族的服飾設計思想中得到一些靈感,但除此之外,苗族的精神與文化實在還有更多値得我們學習之處,是臺灣地區在工業化和都市化的過程中所忽失的。雖然臺灣發展了經濟潛力雄厚的紡織成衣工業,但是否能說臺灣居民保存並發展出身爲中國人或臺灣人的民族服飾文化?所謂「發展」難道只是以經濟指標衡量的嗎?文化認同和自我表達才是有關生活品質和眞正發展的根源。(來源:展覽說明書)
策劃:輔大織品服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