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03.13 - 1993.04.11
206
王愷和,字子中,安徽桐城縣人,民國前十年生。幼時體弱多病,九歲始入塾讀書,尤喜習字,曰有定課。十六歲離家遠遊,館於桐城名秀才兼畫家方翠珊先生府中,專研經史詩文,並習得魏碑及漢碑門徑。十八歲考入武昌私立法政學堂,在學中,除了讀書,便是習字,心無旁騖。五年後,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後,應聘為同邑陶府教席,因得遍觀陶府所藏古來名家法書及碑帖、眼界大開。
其後,遭逢變亂,宦遊南北,所至不惜重資廣事搜購法書碑帖,所得甚夥,皆一一臨寫,對於漢代碑刻及比朝墓誌,用功尤深。大陸變色之初,曾在其故鄕安徽桐城擔任打游撃之縣長,在局勢完全惡化之後,才輾轉由香江渡海來台。來台後,任考選部專門委員,主辦高等考試工作。生活漸臻安定,乃重理舊業,益自奮勉。民國五十六年,孫哲生先生就任考試院長,王氏被擢為簡任秘書,兼綰機要。公餘仍不忘臨池,每天利用廢紙臨寫五百字以上。嘗自言:「寫字是我一生唯一的娛樂,一天不寫字,我就難過。每執筆伸紙,便忘卻現實世界,忘卻任何憂慮與煩惱。」終身樂此不倦。其書出入普唐法帖,遍撫漢魏六朝名碑佳拓,多者干通,少亦百計。而早年收藏之富,鑑賞之博,亦非恒人可及。用能雜揉衆長,自成體貌。民國六十五年獲中山文藝書法創作獎。楷法端重隽爽,尤所專擅,藝得力於張黑女及虞永興、褚河南者為多,小楷則取法於鍾太傅之宣示表及王右軍之東方朔畫贊,故剛健婀娜,圓韵有致。今之言正楷者,僉以先生為翹楚焉。
先生學養醇美,正直無私,待友以誠,視門弟子如親子弟。公職退休後,應聘各大專學府及公私機構,傳道授業,從游者逾數干人。創慎獨軒書法會,結合書法同好、門人,共研書道,發揚藝術精粹。曾多次率同門人赴海外展出,宣揚國粹,增進國際文化交流,載譽而歸。所書楷書孝經、學庸、孔子廟堂碑、千字文及書法選輯等,印行於世,流布海内外,名重藝林,故求書者衆。於落墨之際,輒選古聖先賢之嘉言美訓,錄在箋軸,期能深入人心,轉移社會風氣,用心良苦。茲値先生九秩普二嵩壽,特邀展出其歷年所作各式作品百幅,用供各界觀賞。(來源:展覽說明書)
王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