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07.03 - 1993.08.01
B03
二十世紀已經進入尾聲,世界性藝術百花齊放,即沒有肯定壓倒性的模式,又沒有强力的美學思想,更沒有目標一致的運動。在這個令人目眩神搖、充滿爭議的時代,台灣畫壇因爲經濟力量大量提昇,畫廊行業活躍運作,世界資訊瞬間即至,加上回歸鄕土的尋根運動,台灣的藝術界到底是要從「西方回歸東方」、從「中國尋找台灣」、還是「立足台灣而放眼天下」?這些議論紛紛的因素與錯綜複雜的情結都沒有困擾到徐耀東,因爲他正我行我素地在十丈紅塵中打滾,在人群中實實左左的生活、感覺與享受。除了畫畫以外,他一下子在台灣、一下子在大陸,走走停停、玩玩、看看、吃吃喝喝,他可以不爲什麼,只爲了小孩天眞的笑容、村姑友善的青澀、老人風霜的皺紋、當然還有那青春少女美好的身村,而逗留半天。
徐耀東的創作主來自生活的體驗。他從人群中尋找自己、異性中尋找伴侶、鬧市中排遣寂寞、曠野中排遣失落;他尋尋覓覓,並把這些實際生活過來的經驗都層層堆積在他腦海倉庫中。在現代社會中,「人與機械」、「人與人」、「追逐名利」、「追逐高度科技文明」所產生的不可避免的寂寞、痛苦、快樂、狂喜、情慾、失落、無奈、頹癒、壓抑、憤懣,他都深刻的感受到並一一把它們儲存起來。當他創作時,這些素材便源源不絕地湧現在畫布上。從一塊白色的畫布到作品完成,徐耀東任由直覺與感性來回奔駛,透過畫筆、畫刀、手指直接由手的動作牽引出儲存的生活感受,理性只負責監督而已,因爲他敏銳的觀察力與天賦直覺的强勢運作,常使理性惡意地缺席。他的生活即創作,創作即生活。(來源:節錄展覽說明書)
徐耀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