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10.08 - 1994.11.20
101、102、103
出生於一九二八年美國賓卅匹茲堡的安迪‧沃荷,其父母是來自捷克的移民。畢業於匹茲堡的卡内基技術學院(Carnegi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沃荷於一九四九年前往紐約,開始為仕女雜誌「魅力」(Glamour)作插畫,不久即獲得成功,並受到歡迎。沃荷可以說是代表了五〇、六〇年代移民者所懷抱著的「美國夢」(American Dream)而成長的一代,相信只要努力終可致富成功,對大衆消費文化自然也懷抱著正面而樂觀的態度。
直到六〇年代初,沃荷才決定成為一位藝術家,在他發表了一連串以美國生活中的消費商品,如:康保湯罐、可口可樂,及大衆明星偶像,如:瑪麗蓮‧夢露、貓王普萊斯里等,大衆熟悉影像為作品題材之後,終於成為普普藝術的代表者之一,為了呈現大衆消費商品因大量生產所產生的量化與規格化的特質,沃荷利用絹印的手法,將同一影像重複印製於畫布上,以「仿製」及「複製」的雙重主題,充份地將消費文明的特質視覺化。此次於本館舉辦的「安迪‧沃荷一九二八〜一九八七」展,涵括了九十餘件沃荷的作品,不僅包括了沃荷作為普普藝術家時期的代表作,如:康保湯罐、瑪莉蓮‧夢露、名人系列、花系列等之外,還有數十餘幅沃荷於五〇年代,當雜誌設計師所繪製的女鞋設計稿、一九八三年為兒童作的「玩具畫」及去世前的力作一仿復興時期大師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等作品,是一次相當完整的回顧性大展。(來源:節錄展覽說明書)
Andy Warhol
主辦:自由時報、台北市立美術館、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策劃:Jacob Baal-Teshuva
借展:Jose Mugrabi、An Isle of Man Company
配合市府「1994年臺北建城110週年」慶祝活動